新闻网讯(记者 王奕)自 2018 年入校以来,袁滢珍老师始终扎根学生工作前沿,不仅是学生口中的知心朋友,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她以真诚与责任,在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书写了一段段温暖而扎实的育人故事。

“我的精力大多放在学生身上,他们选工作、定方向,都得认真帮着琢磨。”袁滢珍说。面对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她总能给出针对性帮助。2024届软件工程三班毕业生丁博,考研失利,对未来没头绪,袁滢珍知道后,特意找他聊天,从考公、考编、就业聊到西部计划,发现丁博对西部计划挺感兴趣的。于是她找出近三年西部计划的政策文件,逐条为丁博讲解,并帮他修改简历,将“校园志愿者”的经历重新梳理,突出与基层服务相关的内容,置于简历前端。最终,丁博顺利通过选拔,目前在新疆塔城工作,不定时给袁滢珍分享工作日常。

在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袁滢珍始终相伴左右。她曾指导2024届软件工程4班的刘宇,从一名潜力股成长为国家级奖学金得主。刘宇在大三时表现尚不突出,但对科技竞赛有着极高热情。每当袁滢珍发布“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通知,刘宇总会第一时间主动沟通参赛意向,提出自己的构思,当时为让刘宇发挥最大潜力,袁滢珍在余正红等专业老师前极力推荐刘宇,自己作为第二指导老师的身份全程跟进。当刘宇冲击国家奖学金时,袁滢珍深知答辩材料的重要性,陪着刘宇一遍遍梳理竞赛获奖、论文发表等核心亮点,逐页修改个人自述内容,优化内容逻辑与呈现效果——小到字体大小调整,大到优势板块排序,都反复打磨至最佳状态。而刘宇也未辜负这份付出,最终以专业成绩、德育成绩双第一的优异表现,成功斩获国家奖学金。毕业后,每逢节假日,刘宇都会主动给袁滢珍发送问候信息,这份师生情谊持续温暖着彼此。

学生学业提升、考研备考的关键节点,袁滢珍总花足心思,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辅导方案。2023届考研期间,她负责所带班级80多名学生的指导工作,坚持每个学生都有专属的备考计划。电子商务专业的蔡亚琪想考取武汉理工大学,但是她数学方向比较薄弱,想跨考马克思主义,大方向跨考蔡亚琪总担心 “跨专业没优势”,有打退堂鼓的念头,袁滢珍就一直鼓励她,这一路的艰辛不要轻易放弃,笔试完蔡亚琪还是不太自信,担心自己没考好,袁滢珍说:“成长恰似破茧成蝶,艰难的蜕变正是为了振翅高飞的力量,坚持下去!”最后蔡亚琪如愿考上武汉理工大学。“对学生的每一份付出,他们都能感受到,这就是最幸福的事。”备考期间,袁滢珍常驻图书馆陪伴学生,给他们准备棒棒糖、小零食和“加油”卡片。这一批学生中有27人成功上岸,不少人在录取后第一时间报喜,有人在感谢信中写道:“袁老师,没有你的耐心引导,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近两年带专科生时,袁滢珍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希望通过科技竞赛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建立信心。为了鼓励大家参加竞赛,她连续两周开宣讲会,详细讲 “计算机设计大赛” 的规则,还分享之前获奖作品的创作思路,鼓励班干部带头参加比赛,学生做参赛作品时,她逐个团队指导。学生严鑫团队做《玄物理真》,她建议以“小切口+强共鸣”为核心,用极简图标诠释复杂概念,或通过色彩对比制造记忆点,拒绝堆砌元素。最后,这个团队拿了大赛省级二等奖,还有另外4支队伍获奖。严鑫说:“以前总不自信,是袁老师让我们知道,敢尝试就成功了一半。”

在袁滢珍看来,辅导员的责任不止于学生在校期间,更延伸至毕业后的长远发展,她经常请毕业生回校开分享会,2024 年 5 月,她组织了 “考研与就业分享会”,请丁博、蔡亚琪等 5 位毕业生线上线下一起讲经验,从考研复习方法到怎么适应职场,毫无保留地分享,在学部里形成了互相帮助的好氛围。在班级建设上,袁滢珍也有办法,挑选责任心强的学生当班干部,让学生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建了四级备考小组,定了每天背单词打卡的规矩,带过的2024届电子商务1班,四级通过率达到了78%。
“看着学生慢慢长成能独当一面的人,这就是这份工作给我最好的回报。”袁滢珍的电脑桌面上,有这么一个文件夹,里面记着每个学生的性格、家庭情况和发展需求,手机相册里,存满了学生获奖、毕业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