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我校召开 2026 年度国家自科与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
发布时间:2025-10-24
发作者:本站
发浏览次数: 43

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伊兰)为系统部署2026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科研骨干教师的积极性,精准把握基金申报动态与要求,有效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与成功率,10月22日,学校科技处在行政楼A332会议室隆重组织召开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会议特邀华中科技大学知名专家王宗军教授、陶红兵教授、向璨博士作专题报告。学校副校长赵光红、副校长董浩斌出席会议,科技处常务副处长柳会祥主持会议。

 

在专题报告环节,三位专家结合自身多年基金评审与申报经验,从不同维度为参会教师带来“干货式”指导,精准破解申报难点。 向璨博士以 “科研选题及项目规范撰写” 为题,立足临床医学领域实践案例,提出“从实际工作挖问题、从文献指南找方向、从行业热点定选题”的科研选题路径。针对申请书撰写,他围绕题目精准度、摘要概括性、立项依据逻辑性、研究内容可行性及创新点独特性,总结出一套可直接复用的“公式化”撰写框架,为教师提供了具象化、可操作的撰写指南。

 

陶红兵教授聚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常见问题”,系统梳理了基金申请流程、选题策略、标书核心撰写要点及初筛与诚信要求。他特别强调,申报书需突出“个人研究潜力与项目匹配度”,建议教师合理规划研究路线、细化技术方案,并针对“选题偏离指南”“逻辑链条断裂”“数据支撑不足”等常见误区,给出针对性规避建议,助力教师提升标书竞争力。

 

王宗军教授围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从 “项目选题” 与 “申报书撰写” 两大核心环节深度拆解。他提出选题需紧扣“与国家基金委申报指南结合、与国家政策导向结合、与自身研究基础结合”的“三结合”原则,通过分析近 5 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导向,明确了前瞻性、现实性选题的重要性。同时,他从评审专家视角,指出申报书常见的 “论证逻辑松散”“研究方法不当” 等问题,系统介绍了 14 种社科研究方法的适用场景,为社科类教师申报指明方向。

 

专题报告后,赵光红教授作动员讲话。她首先对与会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充分肯定了近2年来我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中所取得的进步。并强调:“国家级科研项目是提升教师学术能力、支撑学科建设、扩大学校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抓手,在当前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科研工作既是‘必答题’,更是‘机遇题’。”

针对 2026 年度申报工作,赵光红教授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希望全体科研教师提高重视程度,将基金申报作为学术成长的重要契机;二是勇于突破 “零申报”“零立项” 瓶颈,坚定申报信心;三是精益求精打磨申报书,确保内容质量。她鼓励全校科研力量协同发力,力争实现 2026 年度国家级项目立项 “从 0 到 1” 的历史性突破。

 

本次动员会的召开,标志着我校 2026 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正式全面启动。参会教师纷纷表示,专家指导直击申报痛点,校领导动员提振信心,为后续申报工作提供了清晰方向。

下一步,科技处将联合各学部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一是开展分阶段申报辅导,针对不同学部特点定制指导方案;二是严格落实申报书形式审查,杜绝 “形式失分”;三是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预评审,精准提出修改建议,为教师申报提供精准支持。学校将以此次动员会为起点,凝聚科研合力,力争在 2026 年度国家自科、社科基金立项中实现新突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研动能。

各学部主任、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科研骨干教师代表、科研秘书及科技处全体工作人员参会。

特邀专家简介:

王宗军教授:原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卓越学者、美国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兼任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委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先后以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各 1 项,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863” 计划等课题 20 余项。

陶红兵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院管理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医疗资源配置与效率、医防融合服务、DRG支付与临床路径、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服务与绩效评价、卫生政策、社区卫生等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中美联合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卫健委和湖北省卫健委立项课题31项。

向璨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科研处负责人、资深科研管理专家、国家自科基金申报辅导专家,高级技术经理人。从事科研管理政策、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及科技人才梯队建设研究与管理实践10余年,主持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项目及省级科研项目等近1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项及实用新型专利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