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王奕)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我校机电工程学部 2022 届机械电子专业毕业生杨奕洋,已抢先在赛道上站稳脚跟。他于 2022 年考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攻读研究生,2025 年毕业即入职奇瑞汽车研发总院,专注产品开发,由此开启个人职业生涯的篇章。

在求职初期,杨奕洋结合自身车辆工程硕士的专业背景与科研经历,精准定位,主要投递了产品开发及质量检测相关的技术研发岗位。奇瑞汽车研发总院的面试流程清晰规范,分为两轮关键环节。首轮专业面试由技术团队主导,面试官会深入挖掘候选人的项目经历,细致追问技术细节,通过多维度评估,判断候选人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是否符合岗位需求。最后一轮 HR 面试,则聚焦于薪资待遇沟通与企业文化契合度考察,确保候选人与企业发展理念相匹配。在众多面试环节中,“怎么看待汽车行业” 这一问题让杨奕洋印象最为深刻。杨奕洋说:“我回答时并未局限于宏观趋势,而是将行业动态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既提及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的行业大方向,又结合奇瑞汽车在混动技术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分析了内饰设计在智能化、轻量化方面的发展路径,展现出对行业、企业及岗位的深度认知。”

杨奕洋强调,面试中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软实力同样不可或缺。面试官十分看重候选人的沟通协作能力、逻辑思维与抗压能力。他举例说,面试时曾被要求模拟场景:“若你设计的内饰方案与制造部门的工艺要求冲突,你会如何处理?” 他当时从 “先了解工艺冲突的核心原因,再结合成本与用户体验调整方案,最后组织跨部门会议达成共识” 的思路展开回答,得到了面试官的认可。在汽车研发这类团队导向的工作中,能否清晰、准确地阐述技术方案,与设计、制造、采购等不同部门高效协作,直接影响项目推进效率。主动了解企业最新技术动态和产品规划也很关键,他在面试前特意研究了奇瑞最新发布的车型内饰创新点,比如某款车型的悬浮式中控设计,在面试中提及这一细节时,明显感受到面试官对他求职诚意的认可,这也是赢得面试官青睐的重要因素。
杨奕洋认为在校期间参与的项目经历对自己帮助显著,他的硕士课题 “变速箱齿轮质量检测系统” 与汽车行业实际需求紧密对接,当时为了优化检测算法,他曾连续一周泡在实验室,反复调试传感器参数,最终将检测误差从原来的 0.05mm 降至 0.02mm,这一成果锻炼了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思维。本科期间参与的 “大创项目”—— 小型电动代步车内饰轻量化设计,让他亲身体验了从方案设计到 3D 打印样品、再到性能测试的全过程。当时为了减轻内饰重量,他们尝试用新型复合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其间经历了多次样品断裂、测试失败,但最终通过调整材料配比,成功将内饰部件重量减轻 15%,有效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这些在项目中积累扎实的实践功底,成为他入职后快速适应工作的宝贵财富。

进入奇瑞汽车研发总院后,杨奕洋深刻感受到这里 “严谨规范”“团队协作”“结果导向” 的工作氛围。汽车研发直接关乎用户安全与产品质量,因此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这与在校时相对自由的学术探索模式有明显区别。在进行内饰部件强度测试时,公司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汽车安全标准执行,每一组数据都要经过三次重复测试并记录备案,丝毫不能马虎。
这种环境差异推动杨奕洋完成了从 “研究者” 到 “研发者” 的思维转变,建立起系统级的工程视角。他以零件材料选型为例进行说明:在学校做研究时,可能会优先考虑性能最优的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全面评估该方案带来的成本增量、对供应链的影响、装配工艺的调整以及最终的用户体验,还要与采购、制造等部门的同事协同沟通,共同寻找最优解。这件事让他深刻认识到,产品开发者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技术难题,更在于在多重约束下做出最合理、最平衡的决策。
在日常工作中,杨奕洋需要频繁使用 CATIA、AutoCAD 等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如果上学期间没接触过这些软件,也不必担心,公司会提供系统的入职培训,从基础的草图绘制到复杂的曲面建模,都有专业讲师教学,还会布置模拟内饰部件设计的作业,帮助新员工快速掌握软件操作技巧。同时,团队内部拥有良好的 “导师” 文化,他入职时被分配给一位有 10 年经验的资深工程师,每次在设计中遇到难题,比如如何优化内饰出风口的气流分布,导师都会带着他一起分析流体力学仿真数据,还会分享过往项目中的设计经验。他认为,只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快速上手并熟练应用这些工具并非难事。
对于尚不确定职业方向的学弟学妹,杨奕洋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实用建议。首先,他强烈推荐通过实习亲身体验和探索不同岗位,这是了解各类岗位工作内容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其次,建议积极参加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挑战杯” 等高水平专业竞赛,在竞赛的团队合作中,能模拟真实项目流程,提前适应团队协作模式,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此外,多与行业内的学长学姐交流,听取他们的工作经验,也是获取一手行业信息、明确职业方向的宝贵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