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考研学子风采】邓钰涵:从目标锚定到灵活破局 逐梦武汉纺织大学
发布时间:2025-07-17
发作者:本站
发浏览次数: 86

新闻网讯(记者 王奕)1个目标城市、6本复试参考书、10次考前模拟,“这次没有阴差阳错,只有水到渠成。”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部会计1班邓钰涵同学,成功被武汉纺织大学会计专硕录取。

 

“作为荆州人,武汉离家近、发展机会多,是我坚定的选择。我最初仅确定了‘武汉地区双非院校’的大方向,之后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历年分数线,定下了具体的分数目标,但报考哪所院校,直到报名前夕才最终确定。武汉同类院校分数差距不大,但复试细节、招生人数等因素需要反复权衡。”邓钰涵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搜集信息,最终在报考当天选择了武汉纺织大学。

邓钰涵从大三下学期便开始着手考研准备,当时她课程较多,自主学习时间有限,以打基础为主。到了暑假,她开始正式备考。大学期间一次获得奖学金的经历,为她后续考研增添了一份底气。最初,她打算报考需要考数学三的管理学专业,但是深入学习后,发现高数难度超出预期,一番权衡后,她选择了考管综和英语二的会计专硕专业。调整方向后,她的备考压力明显小了许多:英语方面,她早已通过四六级考试,长期积累的语感仍在,学起来毫不费力;需要重新投入精力学习的,主要是管综中的逻辑知识。

 

管综考试向来以题量大、时间紧著称,三个小时要完成57道题和两篇作文,对考生的时间分配能力是极大考验。邓钰涵对此深有体会——备考时她过早刷完了历年真题,导致模拟考时对题目太过熟悉,逻辑部分总是完成得又快又好。这种“虚假的熟练度”让她低估了实际考试的难度,直到考场上才发现,全新的逻辑题做起来远比想象中耗时。“做到第15题时,我就发现时间明显不够用了,”邓钰涵回忆道,“于是我调整策略,先确保把数学和写作拿下。”这个及时的调整让她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虽然最后有五道逻辑题只能快速作答,但整体完成度得到了保证。“考完我才明白备考时要合理规划真题使用,既要通过真题掌握考点,又要保留足够的新题进行全真模拟,这样才能真实检验自己的应试水平。”

复试阶段,面对“一个月要复习五六本专业书”的艰巨任务,邓钰涵坦言几乎“崩溃”,每天都有放弃的念头。可真到了面试现场,她才发现考官的问题其实没那么棘手,复习资料里基本都有涉及。邓钰涵这样总结自己的面试心得“遇到不懂的专业问题时,坦然承认,真诚的态度反而能让交流更顺畅,考官更看重的是你的思维方式和应变能力。”

 

谈及考研初衷,邓钰涵坦言从大一起就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我始终相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即便身边不少同学选择考公考编,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学术追求。暑期备考,父母用最温暖的方式支持着她——承包所有家务,连水果都会细心切好送到书桌前,每天变着花样准备三餐,“他们从不多说什么,但那些无声的关怀让我更有前行的勇气。”邓钰涵的背包里永远备着猫条,往返图书馆的路上总要和几只熟悉的猫咪互动,“看它们在太阳底下伸懒腰,紧绷的神经就会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完成每周学习目标后,她必定要给自己放个小假——有时是约上三五好友去周边火锅店大快朵颐,有时则是抱着篮球在夕阳下的球场挥汗如雨。虽然最怀念足球场上奔跑的感觉,但渐渐也爱上了篮球投篮时的那份专注,以及羽毛球扣杀时的畅快。“在球场上的每一次跳跃,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时刻,反而让大脑获得最好的休息。”她深有感触地说道。

从明确目标时的坚定,到备考中直面挑战的果敢,那些凌晨书桌前的台灯、反复推敲的笔记、与猫咪偶遇时的治愈瞬间,还有父母切好的水果里藏着的温情,共同织就了她“水到渠成”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