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唐欣)在考研的征途中,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坚持与智慧。向杨,2021级会计专业学生,凭借自律学习、清晰规划和良好心态,成功上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硕。
家族中首位研究生的堂哥,自小便是向杨心中的榜样,那份优秀与传奇,如同种子般在她心中生根发芽。这位江苏姑娘来到武汉求学后,堂哥的热情关怀与陪伴,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她对知识的渴望。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向杨踏入堂哥的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那浓厚的学术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瞬间吸引了她,一颗考研的种子悄然种下,并在岁月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最终指引向杨坚定地选择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继续深造的殿堂。
“考研是一场马拉松,如何规划行程至关重要。”为提高学习效率,节省收集信息和学习资料的时间,向杨报名了考研机构的全程班。机构的安排如清晰蓝图,规划着她的学习进程。每天,她按时间表学习固定科目,省去繁琐规划,得以专注投入。为获取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大三的那个暑假,她和今年同考研上岸湖北工业大学的刘思琪一起踏上了去天津的求学之旅,“天津教学点的老师主要来自京津高校,课程体系更系统。”返校后,向杨进入规律备考阶段。每日清晨六点半之前起床去图书馆,直至晚上十点闭馆离开。考研自习室里,上百张课桌排列紧密,过道堆满了书本和坐垫。“听着周围翻书和按计算器的声音,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招95人初试成绩排90名,向杨复试的压力如影随形,时间紧迫更让她不敢松懈。幸运的是,今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复试进行了改革,往年需要考多本专业书籍,而今年只考两本——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且复试总分降低,初试与复试的比例从1:1变成了7:3。这一消息对于向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相比好学校的考生,向杨的专业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这次的改革,能让她集中力量攻克高频考点,为复试做最后的冲刺。
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学部的老师成为了向杨备考路上的强大后盾。“郑虹、张隐霞与宋锐林三位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三轮阶梯式模拟面试训练,通过"线上初探-线下实战-综合提升"的递进模式,全方位强化我们的复试应试能力。”每一次模拟面试结束后,她都会认真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提高。终于,面试的日子来临了,向杨怀着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走进了考场。当她抽到专业问题时,心中微微一紧,问题是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透明化对投资者的影响。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问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她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如何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情况,以及这些指标对潜在投资者的重要信号作用等等。她的回答逻辑严谨,观点明确,赢得了面试官们赞许的目光。
向杨深知备考的艰辛与挑战,她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确定考研时,别跟着别人的思路走,得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如果你有自己的强项,就从那方面入手;如果没强项,但有热爱的领域,也可以朝着它努力。别因为网上说哪个科目难就不敢选,要相信自己。考试时要心态好,模拟考试得像真的一样,时间要掐准。我数学分册刷了两遍,觉得挺有用的,基础扎实了,学啥都快。所以,找到自己的节奏,别慌,考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