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侯畅)为准确掌握国家科技政策导向,引导我校科技人员聚焦基础研究,精准提出拟开展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升申请书撰写质量,切实做好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12月20日下午,我校在东湖校区行政楼A332会议室召开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大会暨专题报告会。副校长赵光红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动员讲话,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游超处长和武汉城市学院科技处处长张双喜教授应邀作专题报告。各学部主任、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科研骨干教师代表、科研秘书、科技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常务副处长柳会祥主持。
会上,游超处长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导向与项目申报对策”为题,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设立相应的项目类型,经过不断优化调整,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资助体系,新形势下基金的运行情况、改革措施、申报流程、评审制度和资助导向,并通过详细的数据比对分析,分学科、分类别对比分析了2024年度基金申请及资助情况,让老师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领域、重点方向及申请技巧。最后,游超处长结合自己十多年基金项目管理经验,为与会老师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他强调武汉城市学院正处于科研发展的起步阶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能够预见未来、能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成长机遇,同时,也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挑战,在此环境下,更需要老师们坚定信念、潜心积累、加强交流、充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迎难而上。游超处长的报告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详实有据,无论是对科研人员或是科研管理人员都有很强的启发性、实用性和指导意义。讲座期间,游超处长还与现场老师互动,解答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具体流程和重要时间节点,为我校2025年基金申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随后,张双喜教授结合自身多年基金申报和评审经验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选题及申报书撰写技巧”专题报告,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类别和科学问题属性的选择,申请书撰写技巧和注意事项,申请书常见问题和评审标准等逐一进行讲解,并通过具体实例,直观展示申请书中常见的错误和不足,如关键科学问题不清晰、参考文献不合理、语言表述不规范、技术路线不合理等,为老师们撰写申请书提供了示范。
副校长赵光红教授作总结和动员讲话,她首先对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她指出,2024年我校能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这是在校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各部门、各学部和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的成果,过程极其曲折,得来实之不易。这标志着我校从此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申报资质,同时,也标志着国家基金委正式赋予了我校8项科技管理职责。包括:负责审查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为获批基金项目提供实施保障;负责承担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与成果转化;负责科研诚信与科技能力管理等。她强调,当前,学校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正全力准备申报硕士点,而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她希望,科技处和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部、全体科研人员都应该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积极准备、不畏困难,用实际行动,为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交上满意答卷,为学校争取硕士点建设做出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由国家财政出资设立,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主要用于资助基础研究,支持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的专项基金。其政策导向为:“鼓励探索,突出原创; 聚焦前沿,独辟蹊径; 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技术,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重点引导科技人员发现并提出精准的科学问题,产出新理论、新方法等。2025年,是我校首次作为依托单位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处组织召开本次动员及专题报告会,正式吹响了我校2025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冲锋号。近期,科技处还将组织相关学部教师代表到华中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精准医学测试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参观交流,希望通过现场参观一流科研公共平台,能拓展大家视野;春节后,科技处还将组织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对大家《申报书》进行咨询辅导。帮助大家凝练优化申报项目书内容。希望通过举全校之力,实现我校蛇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申报与立项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