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师·生

【三育人积极分子】施晓慧:爱岗敬业 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022/7/29 16:45:29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683

  “教师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业,见证很多人的成长,很有价值。”施晓慧进入学校工作近15年,扎根教育教学一线,勇挑教学重任,主动承担超10门以上专业课的教学,作为系中心副主任的10余年间,自日语专业创立以来,承担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的撰写工作,创立校企合作基地、订单班,日语专业学位授予评估与学院专业评估中专业建设等大量工作。于2010、2011年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2016-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日语作文比赛分别获得三等奖、二等奖,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翻译大赛获得一等奖,2020年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新秀奖”,2019年、2021年获评学校“优质课堂教师”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

  施晓慧积极承担《基础日语》等学科必修课程,该课程为连续性课程,持续学习4学期,学期课时112-136,周学时为8-10,她已承担过6-7轮。但在授课中,她坚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教学方案,或者注重提升学生日语表达,或者引导学生课后研讨,或者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夯实基础,从不曾机械化教学。随着专业发展需要,她所承担的课程逐步扩展至《日语语法》《高级日语》等10余门专业性课程。无论是根据国家标准开设的新课,还是由于师资调整教师空缺的课程,她总是身先士卒,勇于承担重任,主动学习,积极备课,并力求使一门新课在2-3轮内成为一门成熟的课程,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之后再做到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更新教学素材,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案,她在工作中坚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工作规范,办事公道。在分配工作任务时,她认为首先本人应达到专业教师人均工作任务量,另外再承担不能均分的、难以安排的工作任务,带头解决专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增强服务意识,营造了日语教研室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保证了日语专业的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除了日语专业课之外,作为一线日语教师,施晓慧也承担了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的日语教学,以及全校非日语专业的《大学日语》的线上或面授教学工作。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二外课程,她都会认真备课上课,她坚持“努力让课堂变得愉快,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原则,在课程上展现出了作为教师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态度,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与尊敬。

立德树人

  “教书”是一线教师的基础工作,“管理”是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但这都不是施晓慧心目中工作的全部。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施晓慧时刻谨记高校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把“三全育人”贯穿于实际教学。专业刚成立的时候,她摸着石头过河,身兼数职,低潮的时候她就想想那些让人感动的事情,那些可爱的学生。她坚持在教学中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坚决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以身作则,做好师德表率。提倡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关注学生的成长,“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自己有事情处理得不好,感到不安,那么一定把这种不安解决掉,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同事,要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就诚实面对,然后才有信心做其它的事情。”通过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价值与潜能,给与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适当给与批评和引导。施晓慧认为,要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规划,及时调整才是有效的方法。她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可信赖的学习环境,认为学生们一定要有一个专业的兴趣,没有兴趣强行学习一定很痛苦。“日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建议看点动漫、日剧、综艺、小说或者玩一下日语版的游戏等等。”施晓慧切实做到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正因为如此,施晓慧既能热情洋溢地教学,也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我希望学生认识到学习可以让人快乐,知识可以改变人生,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变得更好,家长觉得自己孩子选择学日语是对的。老师最大的成就在于学生的信赖。老师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参与了学生的成长,看着学生一点点自信、优秀起来”。2016-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日语作文比赛分别获得三等奖、二等奖,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翻译大赛获得一等奖。教学相长,在各项活动中,施晓慧各项能力也不断提高,在2019年、2021年获评学校“优质课堂教师”。

  大学生活是难得的好时光,思想趋于成熟,时间较为自由,大学生这时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丰富,施晓慧建议大学生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不要本末倒置,在大学里做任何事情,要让自己和之前相比变得更好、更自信、更优秀,那么就勇敢去做。

  未来,施晓慧将继续牢记高校教师的使命,继续秉持“三育人”的教育工作理念,以“三育人”模范标兵为目标继续努力。(记者马星宇)